本篇文章4494字,读完约11分钟

截至4月25日12时,全球因新冠引起肺炎的确诊人数接近280万人,死亡人数接近20万人。

对中国来说,艰难的春天已经接近尾声,但对世界来说依然充满着巨大的挑战和不明确性。

在需要共同克服全球合作、困难的时候,各国间的责任强加、谴责、中伤一直在上演。

这种时候适合回日本。 我们阅读历史,追溯人类的光辉和黑暗的时刻,从中得到启发。

今天,库叔带着库友们重读海明威,看到现在的“丧钟”到底是“为谁而鸣”。

文关山远

|谢芳望智囊团

本文希望智囊团的原始复印件,转载时请在文章前注明出处展望智囊团( zhczyj )和作者的消息。 否则,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吊钟到底为谁而鸣?

1940年6月末,古巴哈瓦那傲慢的太阳如火如荼,美国作家海明威外形邋遢,长发凌乱——他发誓不写完小说就不理发,但小说的最后对他来说是很大的感情折磨。

这本小说太长了,他太专注于创作,表情模糊,和笔下人物的感情融为一体,不忍让他们溜走。 这些人物最终死亡时,他全身无力,觉得自己也濒临生命的终点。

这本小说是《吊钟为谁而鸣》。

当时,法西斯主义像今天的新型冠状病毒一样迅速扩展到世界上。

在欧洲,德军的“闪电战”势如破竹,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等国相继沦陷。 法国夸耀放弃了金汤马奇诺防线。 英法联军经历了深深铭心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巴黎被占领,法国总理贝登投降了。

亚洲在德军占领巴黎的同一天,日军占领宜昌,直接威胁重庆,取得了“枣宜会战”的胜利。 张自忠将在这次会战中壮烈殉国。 在华北,日本进行残酷的“扫荡”,摸索八路军的主力决战。

在英国是不列颠的空战。在中国华北是“百团大战”。

《敦刻尔克》电影海报

现在回顾起来,1940年是正义人心中最糟糕和没有希望的一年。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式形成,苏联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

原定于这一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因战争而中止,日本提出了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构想,开始着手东南亚。

国民党大佬汪精卫反叛,在南京建立了汪假政权。 危急时刻,国民党军继续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发生摩擦,次年春天发生了“皖南事变”……

与烽火不断的欧亚大陆相比,美国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在动画片《猫与老鼠》的这一年正式上映,美国人的太平时间必须等到一年半后的《珍珠港事件》结束。

在此背景下,海明威写下了“丧钟为谁而鸣”。 这是他一生中最长的小说,但全书的情节仅限于1937年5月末星期六下午到下周二上午三天。

报名在西班牙一所大学任教的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西班牙政府军,反抗法西斯分子。 他接受的任务是炸桥,在这个过程中与游击队合作,经历了各种波澜,和被敌人毁过的女儿玛丽亚恋爱了。 爆破桥撤退时,他向敌人折断大腿骨,一个人留下抵抗,掩护大家。

时讯:死亡近20万…悲惨世界,丧钟到底为谁而鸣?

小说结束时,敌人出现时,“罗伯特·; 躺在树后面,小心地控制着自己,以免双手颤抖。 他在松林边上的第一排树和绿线斜坡见面的地方等着军官来,那里阳光灿烂。 他感到自己的心脏撞到林子里的松针地上砰砰直跳。 ”。

时讯:死亡近20万…悲惨世界,丧钟到底为谁而鸣?

图为“丧钟为谁鸣”的封面

在海明威的许多作品中,“丧钟为谁而鸣”的艺术水平并不是最高的,但这一书名一定震撼人心,表达了他对时局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这个书名是怎么来的? 美国著名海明威研究专家卡洛斯·贝克说:“欧内斯特·; 海明威传》中写道:“最初想命名为‘没有被发现的国家’,但还不满意。 据他自己说,他整整读了两天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但找不到合适的名称。 后来,他寻找《牛津英语散文集》,擅自翻阅约翰顿(美国17世纪诗人和神父)的诗作时,有一页突然引起了他的观察。

时讯:死亡近20万…悲惨世界,丧钟到底为谁而鸣?

约翰顿从当时的社会风俗,特别是葬礼的习俗和环境联想起来,写了证明人相互依存的比喻。 这个比喻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意识到不管谁死,自己的末日都会到来。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但是吊钟到底为谁而鸣? 那是为你响的。 ”。

时讯:死亡近20万…悲惨世界,丧钟到底为谁而鸣?

这符合海明威小说的主旨。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但唤醒了人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

于是,我们在“丧钟为谁而鸣”中读了至今为止的“金句”。 “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是你的不幸,丧钟是为谁而鸣,那是为你而鸣吗?”

2

他们只不过是政治家

海明威写《丧钟为谁而鸣》是基于作为战地记者作证的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内战于1936年7月17日爆发,1939年4月1日结束后出现悲惨死伤者,以佛朗哥为中心的右翼集团叛乱,推翻了共和国政府。 佛朗哥得到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反法西斯人民阵线和共和国政府得到了苏联和墨西哥的援助。

时讯:死亡近20万…悲惨世界,丧钟到底为谁而鸣?

历史研究者们认为西班牙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图为1936年佛朗哥的军队

海明威是个坚定的反法西斯战士,从1937年2月到1938年11月,他四次去西班牙作为战地记者进行采访,之后直接参加国际纵队,在西班牙土地上为保护共和国的生存而战,直到这场斗争失败为止

1937年6月14日,刚从马德里保卫战前线风尘仆仆回来的海明威站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向参加“美国作家同盟大会”的3500名听众发表了名为“作家与战争”的反法西斯演讲。

“我们在马德里目睹了19天的大屠杀。 法西斯国家相信整个战役。 他们每次在战场上受到打击,都把自己的失败撞向和平居民。 在这场战争中,从1937年11月中旬开始,他们在西部公园受到打击,在帕尔德受到打击,在卡拉文切尔受到打击,在哈拉马受到打击,在布里韦加城下和科尔多瓦城下受到打击。 每次在战场上失败,他们都屠杀和平居民,恢复自己的荣誉,不知道在说什么。

时讯:死亡近20万…悲惨世界,丧钟到底为谁而鸣?

“我开始解释这一切可能只是引起你们的反感。 我可能会激起你们的仇恨。 但是,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这个。我们需要的是充分理解法西斯的罪恶和它如何战斗。 我们应该知道这些屠杀只是强盗,危险的强盗---法西斯主义干的。 征服这个强盗,只能用一种方法,对其正面痛击。 现在的西班牙正在痛击这个法西斯强盗! ”。

时讯:死亡近20万…悲惨世界,丧钟到底为谁而鸣?

海明威抓住一切机会呼吁人们团结起来,特别是呼吁民主国家放弃自己的不干涉政策,“正面痛击法西斯主义”,他不知疲倦地创作了战地报道、演讲、亲自战斗、剧本——他在西班牙与内奸

但是,与正义感爆发的海明威相比,英美法苏等大国对法西斯主义的态度非常失望。

美国在政治上有“孤立主义”,生意就是这样做的。

苏联和恶魔做交易,暂时妥协,分割波兰,获得了指向波罗的海三国的机会。

英、法实践绥靖主义,一次牺牲与自己无关的小国利益,换取所谓和平。

例如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英法德意四国决定将捷克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协定签订后,在隔壁房间等待的捷克代表说:“呸,签名了。 必须在6小时内接受德国的要求”。

慕尼黑协定的创始人之一、当时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挥舞着文件,骄傲地宣布“我们这一代人的和平得到了保证”。

当然,历史很快就打了他的脸。

英国首相张伯伦声称他回到了和平图源:新华社

他们认为牺牲别国利益可以确保本国利益,他们擅长用柔软的身体法把灾难之水引到他那里,但他们不知道法西斯军事帝国迷信武力,崇尚战争的本性。 一次妥协,一步一步让步不能满足希特勒,反而增加了食欲,心理上鄙视对方。 其实,这些人也参与了法西斯恶魔的培养,他们继续把弱小国家作为牺牲品奉献,但使恶魔越来越大,最终自己也被反噬。

时讯:死亡近20万…悲惨世界,丧钟到底为谁而鸣?

他们只是政治家。

20世纪40年代世界影响巨大的真正政治家,在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团结合作,并肩战斗,共同度过困难的时间。

3

好处! 好处! 好处?

海明威目睹西班牙人民拼命抵抗法西斯残忍势力时,中国人民正在与日本法西斯血战。 1938年的武汉保卫战,也被称为“保护东方马德里”。

1931年,日本发生“九一八”事件,以微薄的代价占领中国东北,忙于“破坏共”的蒋介石政府希望“联合国”主办公道。 结果,英法两国掌握了联合国,形成了调查报告书,但众所周知日本退出了“联合国”。 在英法两国眼里,日本占领东北,能在不损害中国利益的情况下对苏联施加压力,所以我在做什么? 这就是“没有弱国外交”的悲剧。

时讯:死亡近20万…悲惨世界,丧钟到底为谁而鸣?

作家王树增在《抗日战争》一书中解释了“‘九一八’事件前的中国历史、战争全面爆发后的中国历史,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能把维护主权和领土的希望寄托在‘国际道义’上……”的真理。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被迫全民族抗争,国际正义者声援。 1937年10月5日,富兰克林·总统罗斯福在芝加哥就日本侵略问题发表了原本可以改变历史的演讲。

日军炮击卢沟桥畔万平县城图源:新华社

美国历史作家约翰·兰在《日本帝国衰亡史》中,罗斯福总统在演讲中谴责所有侵略者,以推理的语调与纳粹和法西斯党人并列,他说:“传染病开始流行时,为了保护整个社会的健康,大家都同意,将患者

战争,无论是不宣言战斗还是不宣言战斗,都是传染病,他解释说“我们采取了将卷入战争的危险性降到最低的措施,但在信仰和安全崩溃的混乱世界里,我们并不能完全得到保障。”

罗斯福的演说在美国得到了很多称赞,但有点“大佬”不是这样的,甚至反对。 关于美国国务卿哈尔不同意“隔离”的说法,美国驻日本大使约瑟夫·集团甚至认为“隔离”一词是个可悲的错误。 美国在中国没有任何理由冒与日本战争的危险,而且给崇尚武力的国家带来“道义上的雷击”也是徒劳的,这将恶化两国关系,破坏他(格鲁)确立的美日友好关系。

时讯:死亡近20万…悲惨世界,丧钟到底为谁而鸣?

1937年12月12日,南京沦陷的前一天,日军飞机炸毁了停泊在南京城外长江的美国帕奈号炮舰。 后者把这件事称为“发生在长江的珍珠港事件”——如果是的话,历史会被改写吧。 南京大屠杀的惨状可能不用。 以前,日军炮击和捕获了英国炮舰瓢虫号。

时讯:死亡近20万…悲惨世界,丧钟到底为谁而鸣?

这件事重新燃起了罗斯福总统对侵略者的“隔离”希望,他召唤了英国驻华盛顿大使罗纳德·。 林赛卿建议两国联合海上封锁日本,切断日本的原料来源。 但是林赛抗议说这种“隔离”政策会导致战争。

结果,美国接受了日本的道歉,南京大屠杀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罗斯福要求用经济手段制裁日本的强硬主张,最终被否定了。 美国政府认为,采取经济手段制裁日本依然很冒险,不符合美国国家的利益。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成为美国在远东的最大贸易伙伴。 日本发动全面侵略战争后,它所采用的废钢铁、石油、精制汽油等战争物资,大部分是从美国进口的,双方贸易关系非常密切。 这是美国国家的利益,不值得为中国和日本战斗。

时讯:死亡近20万…悲惨世界,丧钟到底为谁而鸣?

好处,好处,好处…都是好处。

当时很少有人理解法西斯是世界灾难,是世界共同的敌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放弃国际道义,最终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

中国一直孤独地抵抗直到珍珠港事件在尸山血海爆发。

4

“人类本性的再现”

“偏见不能接受我,傲慢不能爱你”。 这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名作《傲慢与偏见》中的金句。

傲慢和偏见至今仍深深困扰着人类社会,远远超出了小说的男女情事范畴。

例如,西方对当时中国在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充满傲慢和偏见,认为中国只是以美国、苏联、英国为主人公的战争广大中“跑龙套”的小角色。

年,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娜·米特撰写了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评价了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参与了那场艰苦的战争,不仅为了国家的尊严和生存,

这本书的名字叫“中国,被遗忘的同盟国”。

迄今为止,在全球对抗新冠肺炎的战争中,中国人通过全国动员、全体人民努力、巨大牺牲,完成了许多人认为无法完成的任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但是,与中国的傲慢和偏见依然存在,煽动仇恨、歧视、污名化的行为非常吵闹。 与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是“政治病毒”。

时讯:死亡近20万…悲惨世界,丧钟到底为谁而鸣?

几年后,子孙再次看到年这个春天,惊讶吗? 人类啊,为什么这么愚蠢? 到了这个时期,还不知道超越分歧,战胜共同的敌人……

与众所周知的名言相比,约翰· :“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是人类不能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日本帝国衰亡史》序言中的兰的话,可能更为透彻。 “历史不会简单地给予教训。 只是人类本性的再现,不是历史的重复。 ”。

时讯:死亡近20万…悲惨世界,丧钟到底为谁而鸣?

越境,历史确实不容易完全再现,但由于人性的限制,沉溺于一时的地区得失,不会在长时间段和更广阔的空间看到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同样的错误会再现。

人类的悲伤是只有自己遇到同样的痛苦,才会想起痛苦中的其他人有多轻!

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英国首相丘吉尔感到疼痛,发表了演讲。

“俄罗斯的危险是我国的危险,是美国的危险。 俄罗斯人民为保护家乡而战的事业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 从这样残酷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吧! 趁这生命还在,还有力量的时候,我们加倍努力,齐心协力奋斗吧! ”。

时讯:死亡近20万…悲惨世界,丧钟到底为谁而鸣?

今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发表了有名的演讲。 “我们竭尽全力,竭尽上帝赋予我们的一切力量战斗,与人类黑暗、悲伤的罪恶史上前所未有的残忍暴政作斗争。”

丘吉尔、罗斯福是尊敬子孙的大政治家,超越分歧,超越傲慢和偏见,投身于用自己的力量与残忍的暴政作斗争,令人肃然起敬。

当时,西班牙除了海明威,还有尼尔、白求恩、奥威尔、河童、毕加索等。

1937年4月,德国纳粹空军开始对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防备城市进行地毯轰炸-格尔尼卡大轰炸,这座城市成为废墟,平民伤亡惨重。 愤怒的毕加索描绘了那部有名的《格尔尼卡》。

图为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沦陷,德军将军经常出入巴黎毕加索艺术馆,馆主局在门口,向进来的德军发送复制品《格尔尼卡》。 德国军官指着这幅画说:“这是你的杰作吗? ”。 毕加索回答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1944年,毕加索加入了法国共产党。

时讯:死亡近20万…悲惨世界,丧钟到底为谁而鸣?

5

“人是高贵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白求恩,在来中国参加抗战之前,他在西班牙度过了8个月,创造性地建设了流血站,向前线伤员输血。 来到中国以后,他不愿意留在延安,选择保护华北前线,在极其严格的条件下治疗抗日军民,竭尽全力。

时讯:死亡近20万…悲惨世界,丧钟到底为谁而鸣?

这是人类高尚的感情。 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别人的痛苦。 这种感觉能力深入骨髓,变成便雅悯。

疫情期间,也有让很多人感动的消息。 德国海德堡医院的医生以个人名义向中国驻德国大使求助。 他的要求在中国几乎得到了闪电般的反应。 政府的紧急行动,公司免费赠送,第一时间用国际航班把防疫药送到了这位医生手里。

时讯:死亡近20万…悲惨世界,丧钟到底为谁而鸣?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这个德国医生的名字是托马斯·。标签,他是约翰·。 拉贝的孙子。 约翰&米德; 拉贝,《拉贝日记》的作者在1937年12月的南京挺身而出,从日军刺刀中拯救了生命后,提倡设立“国际安全区”,疏散了20多万中国难民。

时讯:死亡近20万…悲惨世界,丧钟到底为谁而鸣?

82年过去了,中国人一直没有忘记标签。

《标签日记》有细节。 标签要离开南京了,人们依依不舍,很多中国朋友拿出白纸,给他发信息。 拉贝陷入了“诗意复制不足”的困境,他最后写了“人很高贵”这样的话。

是的,正因为人是高贵的,才能意识到人其实是命运共同体,在人痛苦的时候挺身而出,献出生命。

就像“丧钟为谁而鸣”说的那样,“全员其实都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是你的不幸”。

题目:“死亡将近20万…悲惨的世界,吊钟到底为谁而鸣? 』

来源:彭博新闻网

标题:时讯:死亡近20万…悲惨世界,丧钟到底为谁而鸣?

地址:http://www.pks4.com/ptyxw/16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