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29字,读完约6分钟

在经济低迷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无疑面临着一个选择。下一个货币政策是“保证增长”还是“防止通胀”?

文本|沈建光

11月5日,央行将最低贷款利率下调了5个基点,至3.25%。在此之前,市场激烈辩论的降息举措已经落地,但9月份RRR降息的效果已经得到反映,近期货币政策放松的趋势相对清晰。

另一方面,近年来猪肉价格一直在快速上涨,导致通胀高于预期。9月份,cpi同比增幅自2013年11月以来首次超过3%。10月份,cpi很有可能继续上涨。因此,市场对未来通胀风险的担忧迅速增加。

在经济低迷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无疑面临着一个选择。下一个货币政策是“保证增长”还是“防止通胀”?

“最强猪周期”下的通胀上升是不够的

数据显示,本轮猪肉价格涨幅远超前几轮。截至11月1日,22个省市的猪肉平均价格高达55.9元/公斤,10月份同比增幅超过126%,价格和同比增幅均远超此前高点。与此同时,生猪和可育母猪的数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截至9月,存栏猪仅1.9亿头,母猪1913万头,同比下降40%左右,没有明显的稳定趋势。仅从生猪养殖周期的角度,笔者预测目前的生猪价格将上涨或持续到明年年中。

沈建光:中国货币政策是“保增长”还是“防通胀”?

笔者认为,除了内生的产业周期外,前期环境保护政策的收紧导致了库存下降,影响了供应恢复能力,而非洲猪瘟爆发、生猪库存下降加速等因素造成的供应短缺导致了本轮“最强猪周期”的出现。

从历史上看,猪肉价格对通胀具有重要意义,几乎每一轮猪肉价格上涨都会推高通胀。自今年第二季度以来,猪肉对cpi同比增长率的贡献率从3月份的5%上升到9月份的55%。与此同时,生猪价格的上涨也推高了其替代品(牛、羊、家禽和鸡蛋等)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推高了通胀。

然而,与前一个不同的是,剔除食品项目后,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都较弱,这显然不同于消费价格指数的趋势。在我看来,这意味着目前的通货膨胀不够好,总需求仍然疲软。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是政策的主要矛盾

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凸显的经济下行压力仍无改善迹象。例如,最近的中美贸易休战并没有降低前一时期已经征收的关税,也很难改变其对中国短期出口下降的影响。9月份,出口比8月份进一步下降,美元价格同比下降3.2%,低于预期。无论是以消费品为主的服装和高科技产品,还是以中间产品为主的纺织品和机电产品,都呈现出不断扩大的下降趋势;9月份,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下降了21.9%,为2月份以来的最大降幅。7月中美上海谈判后,美国宣布了新的关税措施,这使得关税战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此外,对东盟和欧盟的出口(此前表现良好)在9月份均有所放缓。

沈建光:中国货币政策是“保增长”还是“防通胀”?

第三季度工业增加值、消费、投资和进口分项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国内需求表现疲弱,gdp同比下降至6.0%,最新pmi和高频数据也显示,第四季度初的经济景气度仍然不好。10月份首次公布的官方制造业pmi仅为49.3%,比上个月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大幅下降,成为主要拖累因素。结合近期高频数据,高炉开工率、商品房和土地交易、乘用车销售等指标均有所下降,这意味着短期内外部不利因素没有明显改善,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也没有减轻。

沈建光:中国货币政策是“保增长”还是“防通胀”?

在我看来,虽然经济仍不稳定,但下行风险仍是当前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货币政策决策的主要矛盾不是通胀。

宽松的信号很明显,最终在RRR降息后降息

事实上,目前的货币政策宽松情况相对清晰。在9月RRR降息的刺激下,近期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上升,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宽松政策的效果已经体现出来;最近,央行下调了mlf中标利率并下调了利率,这发出了一个明确的政策信号。

11月5日,一年期最低贷款利率下调了5个基点,至3.25%。如果说之前的低利率小幅下调只是广义上的市场利率下调,那么目前的多边基金利率下调标志着央行降息的正式登陆。早在lpr改革启动之初,笔者就认为“央行通过降低mlf利率来降低利率,引导贷款利率在未来下降的方式是相对确定的”;从稳定增长或降低成本的角度来看,降息是必要的。当前全球宽松周期的开始也为中国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多的空,因此自那以来,中国一直呼吁降息。

沈建光:中国货币政策是“保增长”还是“防通胀”?

明年的增长目标压力很大。

稳定增长政策仍需加强

央行的降息行动不仅验证了笔者的长期判断,也证明了“猪肉价格引发的通胀不会导致货币政策收紧”,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仍是政策的主要矛盾。在上述背景下,预计未来将继续实施结构性宽松政策,以维持反周期监管,不会出现从放松到收紧的变化。

当然,如果cpi继续高于政策目标,甚至出现失控,可能会影响决策者的政策判断。最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孙国峰表示:“中国目前没有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但有必要防止通胀预期扩散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未来两个季度,当猪肉价格将继续上涨,通胀率将很有可能上升时,通胀预期和货币政策趋势值得密切关注。

除货币政策外,考虑到明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应达到6.2%以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保持增长的压力仍然很大,提高效率的各项政策仍需加强。例如,中美贸易谈判仍然是重中之重,积极谈判和努力达成协议仍然是当前外交政策的首选;在财政政策方面,除了大规模减税和减费外,还必须增加提前发行专项债券等措施,以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此外,应尽快落实前期出台的相关消费政策,特别是促进农村消费、文化旅游消费和服务业消费。

来源:彭博新闻网

标题:沈建光:中国货币政策是“保增长”还是“防通胀”?

地址:http://www.pks4.com/ptyxw/3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