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1字,读完约2分钟

今年,所有关于“雷锋”和“向雷锋学习”的媒体报道都比以前“早”。我以为是广大人民群众开始提高觉悟,积极向善的时候了,却突然发现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的组合总是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时光倒流,我们会发现每个时代学习雷锋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是“一代一代学雷锋,有着不同的故事”。从20世纪60年代的“理发”,到70年代的“进养老院”,到80年代的“街头诊所”,到90年代的“植树”,最后到21世纪的“开花”,我们可以看到每一种形式都有其自身的时代特征。

除了在现实生活中学习雷锋之外,互联网上到处都是“好人好事”。在过去的2011年,从微博绑架到免费午餐到爱心橱柜,所有这些公益活动都源于互联网。与这些事件相比,无数普通人在互联网上贡献了他们的知识、经验和信息,温暖了人们的心。

以我经常使用的百度知道为例。几乎所有的问题和困惑,无论是生活、教育、健康、财务管理、情感、体育、科学还是艺术,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答。现在百度知道它已经为大多数网民解决了1.7亿个问题。“总有一个人知道你问题的答案”不是废话。在这1.7亿个问题的背后,一些人找到了方便他们生活的捷径,避免了一些法律陷阱。一些人从信息共享中受益,一些人找到了以低成本方式摆脱疾病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毫无疑问,中国网民是无私和热情的,这种无名的助人方式不是雷锋精神“助人为乐,不求回报”的最简单的体现和最真实的注脚

1.7亿次接力 百度知道成雷锋精神新载体

由此可见,雷锋精神一直潜伏在我们周围。中国人不缺乏爱,但需要更多的关爱。幸运的是,互联网是包容的、平等的和开放的,这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在这里培养雷锋精神,然后反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言行。如果有一天我们有幸将这种线上线下的断层连接起来,雷锋精神将不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甚至是一个面,就像互联网的比特流一样,相互传递,无处不在。

1.7亿次接力 百度知道成雷锋精神新载体

雷锋已经离开50年了。在这个人人都有爱但都很谨慎的时代,学习雷锋精神还不如从小事做起。以百度知识为代表的互联网知识平台,让雷锋精神无处不在,同时也给每个人一个更方便、更有效、随时随地“学习雷锋”的机会。我们不妨用鼠标告诉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一道菜的方式,唱一首歌的方式,或者一个幽默的故事……让雷锋的精神在菜肴的气味、歌声和笑声中传播开去。

来源:彭博新闻网

标题:1.7亿次接力 百度知道成雷锋精神新载体

地址:http://www.pks4.com/ptyxw/9389.html